世界因不同而丰富多彩,人类因差异而异彩纷呈,学校因特色而独具魅力。“平凡的大众脸”只能被淘汰,而“特色化”才是生存的根本。《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曾指出: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组织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运动会、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使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学会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基于此,江西省西山学校在寻求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上,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资源、结合校情,走“常规+特色”探索之路,深入开展艺体教育,形成了“百花齐放春满园、体艺双馨展风采”的校园文化体育新局面。
“民办学校如果不把自己的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成高端学校,最后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尾巴。”这个理念和西山学校刘在远校长的办学思想不谋而合,他认为,民办学校要生存,要发展,要强大,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要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发展优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西山的办学特色是什么?这是决定西山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江西省西山学校,发展至今,几易其名。从“以文为主,武为特色”在南昌民办学校群中独树一帜的南昌市西山文武学校,到2005年更名为江西省西山国际学校,再到2008年底正式命名延用至今的“江西省西山学校”,无不体现出该校积极探索学校特色发展、勇于实践创新的步伐。
在谈到学校的发展时,西山学校刘在远校长认为,西山“武为特色”的外延必须拓宽,并创新提出要以体育作为西山学校发展优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推行“教体结合、共育良才、体脑平衡,追求卓越”的特色办学模式。以此,该校构建了“武术、龙狮、英语、足球、艺术体育”五大特色教育体系,形成了西山鲜明的办学特色品牌,发展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西山学校的艺体教育犹如赣鄱教育天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这里,每一位学子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品味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练就一身好本事,实现人生的飞跃。
学校全面落实教育部倡导的“2+1”项目,围绕“武术、龙狮、英语、足球、艺术体育”五大特色教育体系,广泛开展了丰富具有个性色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致力于创造学校健康和乐的情感之氛围。学校不仅让篮球、乒乓球、足球、跆拳道、排球、口琴、葫芦丝、笛子、绘画、剪纸等传统的体育艺术项目走进了课堂,还涌现了龙狮、沙滩排球、木兰拳(剑)、京剧等一批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技巧性的体育艺术传统项目。艺术特色方面,抓好“三”结合,用好“五”中心,形成教育教学、教体结合、艺教互推“三足鼎立”。学校坚持“艺术教育与班级文艺活动”、“节日文化与艺术展”、“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三结合,充分利用校音乐舞蹈、美术教育、武术文艺、文学社、宣传影视五大活动中心资源,以群众文化、节日文化、特色文化、精品文化、舆论文化“五大”校园文化为抓手,开设了30多个富有特色的班级模式,39个兴趣特长培养项目。声乐器乐、琴棋书画、舞蹈表演,尽显西山学子风采。每年固定“五一”、“六一”、“十一”三台大型晚会、幼儿园开放日文艺演出亮点频现;省、市、县各类文化艺术节或专场演出,节目多彩缤纷,各类艺术赛事摘金捧银。
体育特色上,以体健体、以体育德、以体启智、以体示美,形成“四位一体”,推动“普及与提高”。西山学校将体育特色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按照“以体健体、以体启智、以体育德、以体示美”的思路,利用好早锻炼、大课间、节假日、校运会,广泛开展师生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校内外各类竞技性体育项目比赛,全面形成了体育课、课外活动、节假日校内体育联赛和组队校外参赛“四位一体”、“普及与提高”紧密结合的学生群众性健身运动框架。学校相继被评为2006-2009年度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1年3月,又被评为“江西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足球协会在江西省西山学校成立“江西省青少足球重点训练基地”以来,学校的足球特色项目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迎来了足球事业的春天。基地成立6年来,与全国部分职业俱乐部、体院和综合性高校建立了良好关系,有一条较好的输送途径。西山足球队在教育教学、足球训练及参加全国、省、市足球比赛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2年4月24日,西山少年足球队16名队员整队入选北京八喜足球俱乐部。
武术,也是江西省西山学校建校以来的传统特色项目。2006年7月24日—8月29日,被誉为“完美的代表了中国”的西山武术队50多名师生受国家文化部派遣,赴英国参加举世闻名的第57届英国爱丁堡军乐节。2011年10月16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江西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隆重开幕。西山学校武术节目《蓄发的力量》精彩绝伦,完美亮相,成当晚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