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这也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时代的主题。做为一位站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们是真正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更加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最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成人的健全教育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故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传输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区别于以往“应试教育”的关键所在。
自从2012年来西山后,开始采取导学案教学。慢慢发现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和课堂效率方面极为突出,对于老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是明显的。每次编制导学案时,都要精心的去研究该节的重点、难点、考点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同时还会通过网络和资料书,设计好新课的导入、问题的设置、知识拓展、例题与练习的搭配与归类等,能使老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每次课前都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先去预习知识点,并完成部分例题、习题,并且于当晚收上来批阅,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接着再让学生进行评析及提出更为优越的方法。最后再有老师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效率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虽然刚开始时,老师很难放得开,学生也不太适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将有显著的提高。学生越学越有劲,兴趣也更浓,效率也更高,最终效果也更好。
特别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人才的选取重心是考查学生的能力。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于知识传授上显得更为重要。若能导学案充分利用好的话,既可以保证课堂的高效,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以上是我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