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视频集锦
教学园地
德育之窗
服务保障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西山高中部 > 教学园地 > 作品展示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征文】中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与建议——何正军 高中部
2016-01-04 15:07:03  来源:江西西山高中部  点击阅读数:  编辑:梅雪婷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走在迷茫的十字路口。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中学德育手段与方式、学校德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就作者的体会谈一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德育  实效性  迷失  困境 

 【征文】中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与建议——何正军 高中部
 

    从教十多年来,身边众多教师感叹德育工作没有效果,抱怨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对德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学校的一些德育活动不感兴趣。所有老师认同素质教育推广,也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是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似乎陷入了一种无奈的尴尬境地。

    那么,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根源何在?总结十几年来自己在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中学德育的一些实践,笔者粗浅的谈谈中学德育工作一些看法。
 
一、学校德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进程

    1、各级政府部门对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机制单一,社会整体认识上“重智轻德”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社会中的学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2、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中,难以自拔;二是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求。

    传统的中学德育工作,过分强调学生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而广大的中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对待书本中的现成的理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

    一部分老师把道德教育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一部分老师强加给学生一些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的政治口号。

    这些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面对知识面日益广泛的学生,思维活跃到老师都无法理解他们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甚至一些老教师不停的灌输政治理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树立政治的信仰,反而有可能有副作用。

    中学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模式化、教条化的倾向,这就导致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实际的德育活动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 

    经过长期的德育实践,我们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代的中学生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如下一些特点: 

    a.学生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乐于以主动的姿态参与教育过程。 

    b.喜欢独立,不喜欢机械、空洞的说教,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c.自我意思得到强化,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
 
    3、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

    高尚的道德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的大环境中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对象。这种客观和外在的知识对象与学生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活无法发生意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这样的道德教育实效性当然不高。 
 
    二、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严重分离。 

    我们经常说“好父母胜过好老师”,说的就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家庭教育的作用,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从老师开始,避免"大而空"的政治化教育。

    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自己在思想上澄清认识,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学生实际,摸清学生思想脉膊,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这些想法由何而来,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针对热点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暴露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畅所欲言,给学生一个开放、无拘无束的环境,而非压制他们的想法。今天的中学生,关注社会、有忧患意识,这是思想教育好的基础,要能够应该利用这个基础,抓住他们思想中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中的问题,是我们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制订具体可行的德育目标,重视道德教育

    学校应制订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的具体德育目标,从小问题入手,从小要求开始,自觉完成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学校应重视道德教育,要在道德教育目标的确定上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平凡小事做起。如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可以细化为学生在家庭、社会公共场合、学校三个方面的要求,每个方面又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在家里要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生活自理、帮助干家务、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等。在这个培养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用道德规范去要求学生的行为,告诫学生先要做到:“我应该怎样做”,不是要求别人“怎样做”。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杜绝表面文章

    今天的中学生对人生、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考,内心情感世界也日益丰富,他们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都强烈要求自我表现,所以,“由外部灌输”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使中学德育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让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校园教育应有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积极倡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引导师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应建立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系统;发挥学科渗透德育的功能;开展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德育小气候;努力构筑良好的大环境;形成师生参与的全员德育管理网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的影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从而走出困境,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2003-2018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791-85607688(江西省西山学校)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长山乡316国道旁 邮编:331724 赣ICP备08101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