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视频集锦
教学园地
德育之窗
服务保障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西山高中部 > 教学园地 > 作品展示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征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陈园英 高中部
2015-10-07 15:55:56  来源:江西西山高中部  点击阅读数:  编辑:刘斌

    近年来,在学生群体中发生了研究生被拐、大学生将浓硫酸泼向黑猩猩、中学生杀害自己的母亲、大中学生残杀同学等骇人听闻的事件。震惊之余,我们不禁会思考,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难道仅仅是因为计划生育使独生子女多了?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变了?那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难道我们还能无视这些惨象而大谈高考、高考应该怎么抓,仍然撇开课文大抓字词句的分析,不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而是培养考试的工具吗?中国教育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两千多年前的孔丘先生更是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注重学生的品行修养,我们作为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的、向和谐社会发展阶段的语文教师,是不是也该重视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呢?
 

【征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陈园英 高中部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着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瞬息万变,总会遇到许多大小各异的矛盾、挫折和冲突,给人带来烦恼与困扰。这时必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与各种致病因素作斗争的主动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学生的将来考虑,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外,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我认为,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与正确人生观是分不开的,因为,正确人生观包括了爱国主义情感、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等。作为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学科,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任。

    下面就结合高中部分语文课文教学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方面的体会。

    一、语文教学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选文比比皆是,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沃土。闻一多的《死水》、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穆旦的《赞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巴金的《灯》和鲁迅的《灯下漫笔》等诗文都充满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惟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振兴的强烈愿望。《我爱这土地》是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而写下的慷慨激昂的诗。穆旦的《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回溯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到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无不充满诗人的爱国情怀。巴金的《灯》以“灯”为象征物,通过灯给人带来希望和光明,表达对抗战必胜的信念。鲁迅的《灯下漫笔》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剖析,对国民命运的高度概括,对未来时代的深切期盼,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我在教学这些课文时,重在引领感悟,避免单调说教。一方面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介绍这些爱国作家在面对千疮百孔、衰败落后或遭受外敌入侵的祖国时,他们在拿起笔写作的同时又是怎样积极地投入到振兴祖国、抵御外侮的行动中,让学生感受他们以行动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愿望;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诗文中那些蕴蓄着作家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佳句的学习,充分体会到诗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爱国情感并受到熏陶,从小培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语文教学要挖掘理想教育资源,培养高远理想。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抒发高远理想的篇章俯拾皆是,处处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代青年人的凌云壮志,并从诗人昂扬炽热的革命情怀中,汲取了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曹植的《游侠篇》描写了少年英雄的外在美,飒爽英姿,也描写了少年英雄为国征战的内在美,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理想。屠格涅夫的《门槛》通过俄罗斯姑娘这一决心跨越“门槛”的女革命家形象,充分显示了她为事业献身的内在的壮美。

    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正因为他们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之孜孜以求,直至最后成功。我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常常穿插一些英雄故事,如“少年毛泽东的故事”、夏完淳的故事、周恩来的求学故事等配合课文的学习。“少年心事当拿云”,我以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以此为动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三、语文教学要挖掘人文教育资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十分注意选择人文内涵丰富的诗文,人文教育的意图十分明显。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使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付出也是幸福的。屈原的《离骚》既是一篇爱国主义诗篇,又是一篇坚持理想的决心书,更是一篇对自己人生价值果断选择的表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本应让世人来同情、关怀的盲、聋、哑残疾人却同情、关怀他人,看到了她在与残疾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活在世上的人怎样才是有价值的、怎样才是幸福的。罗素的《我为何而生》把一位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的真实内心世界真诚地摆在我们面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于人类的同情”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幸福、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认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常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斗,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而寻死觅活,在父母体贴入微的关照下不感到幸福反而离家出走。我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常常鼓励学生跟这些作家比较,向他们学习,进而鼓励学生拥有广阔的胸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舍弃“小我”,跳出个人的狭隘天地,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

    总之,我以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就能够使他们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实现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就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语文课文中富含爱国主义情感、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等的文章很多,以上所举只是当中的一小部分。我想,就像歌曲《奉献》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样,只要每位语文教师都能以课文教学为载体,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为己任,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等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来。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2003-2018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791-85607688(江西省西山学校)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长山乡316国道旁 邮编:331724 赣ICP备08101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