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挺听话的,这几年开始特别叛逆,父母跟他多说几句就会不耐烦;可是又不能不说,社会竞争压力大,孩子不懂事,家长不能不着急,但孩子似乎并不买账,家长只能自己越来越焦虑……在8月16日的“特级教师开课啦”讲座上,甘泉外国语中学、德育特级教师付丽旻分享了读懂孩子,如何做不焦虑的“智慧家长”。其实,焦虑家长的背后,还有无数有话想说的孩子。在她看来,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会叛逆,读懂孩子用情绪和行为表达内心的真实诉求,家长唯有与孩子一起成长,提高亲子沟通实效性,读懂孩子才不是梦。
“2019特级教师开课啦”系列公益讲座由上海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
孩子不缺爱,更渴望被理解
放学回家的孩子开心地和家长说:“妈妈,我今天手工课拿了100分,老师都表扬我了,还把我的作品拿到别的班级展示!”妈妈说:“宝宝,你要是语数外成绩这么棒,妈妈就笑不动了。做手工多浪费时间啊,差不多就行了,以后也不靠这个吃饭,赶紧写作业去……”孩子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关上房门,慢条斯理地着整理书包,1小时可能都不会写几个字,甚至接连几天,妈妈与他说话,都爱理不理……每天,家里三口人上演着“相爱相杀”的戏码。
付丽旻分析说,亲子之间的“相爱相杀”背后大致有几方面原因:孩子越来越发展的思维能力和家长简单说教之间较量,孩子渴望被读懂、被看见的内心与家长紧盯作业成绩、生活琐事的做法在PK,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家长培养目标在博弈……其实,今天的孩子不缺爱,更渴望被理解。付丽旻坦言,家长需要做好读懂孩子的准备,首先要做到善于倾听、善于观察、善于鼓励。孩子在用行为、情绪表达内心诉求,家长寻找孩子身上的亮点,真的很重要。假如我们换位思考,自己用心做了一件事,特别希望得到认可,或是自己特别渴望的东西,被无情地忽视,会有什么感觉?对此,家长需要从亲子双方的角度客观审视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共同寻求对策,打通任督二脉,缓解家长内心焦虑,也给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
自我反思,读懂孩子不再难
孩子不听话、顶嘴,甚至撒谎;不允许父母进入自己的房间,动自己的东西;孩子明显有心事,但就是不愿意和父母说;父母给孩子制定了规划和目标,孩子不以为然……家长经常会为这些琐事黯然神伤,挫败感、恼怒、担忧、失望、失落接踵而至,结果愈发焦虑。与家长的焦虑相对应的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父母什么事都要干预,什么都得听他们安排;家长从来没有意识到我是独立的,不倾听我的想法,不尊重我的想法;他们随便就看我的手机,随意评价我做的事、交往的朋友,还美其名曰为我好……还有不少孩子感到:家长一直都说为我好,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我来帮他们圆梦;家长的面子比我的感受还重要;我表现优秀的时候他们爱我,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跟全世界站在一起指责我……
“今天的00后、10后是网络时代原住民,如果还是用家长的想法局限孩子,可能就局限了孩子发展的空间。”付丽旻说。孩子们感到“我需要在团队中被认可,如果你不懂还干涉,我不服”;“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渴望得到指导和帮助,非得在这个时候说教,我不服”;成长中好多烦恼,家长只关注学习,眼中最重要的就是成绩、拿奖,其他事情都属于不务正业……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特别在乎同伴的评价。读懂孩子,一定要找到智慧应对的策略,给孩子预留一个倾诉通道,这需要在平时亲子沟通中重视建立亲密感觉,不能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点评。比如:很多女生会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或者向最好的朋友倾诉;男生不开心时,更愿意在运动场上挥汗;有时候,玩手游只是因为跟同龄人有共同的话语系统。“青春期并不可怕,是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反抗时期。如果家长的关注点仅在学习上,孩子很难开口和家长说自己的想法,会渐行渐远。”付丽旻建议妈妈们,给孩子预留一个倾诉通道,避免错过危机干预的机会。
倾听接纳,家长引导孩子有智慧
付丽旻给出了不焦虑家长的十大智慧——教会孩子情绪管理,学会激励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艺术,掌握亲子沟通秘籍,把成长的空间还给孩子,巧妙避开孩子的情绪敏感期,避开青春期家庭教育的雷区,学会观察并跟老师沟通,巧妙引导不够勇敢的孩子,重视体验,善于培养好习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应对焦虑的智慧,就是学会激励孩子。夸孩子有技巧,这些技巧需要家长用心揣摩。比如:夸的内容就是鼓励孩子继续坚持的内容。跟孩子规划成长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最科学的目标是跳一跳够得到的,并且要有具体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配套措施,提升孩子执行力度。
“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和孩子争吵的场景,其实,什么时间、怎么与孩子交流、话题切入点都有技巧。”专家提醒,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给孩子留台阶就是给自己留台阶。掌握批评孩子的艺术,需要重视非原则问题,让孩子赢;不涉及人身安全问题,让孩子尝试;与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的情绪,家长少管生活琐事。
家长还要掌握亲子沟通的秘籍——陪伴、倾听、接纳、引导。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战胜天敌——“别人家的孩子”;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局限孩子的思路;慢慢引导孩子建立受益一生的好习惯,长效解决很多问题。家庭还可共同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家庭养花、家庭公益、周末徒步,目的是为了心境平和地应对压力,潜移默化强化好习惯。
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基础教育,都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需要家长做到高质量的陪伴,没有人可以替代父母的角色。有方法的倾听,胜过没有价值的灌输和说教,有目的地引导、陪伴孩子共同体验感受、面对困难。有智慧的指导更不是情绪化,读懂孩子,最关键的是要从心理上蹲下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当家长懂了孩子,就会找到智慧的应对策略,手拉手形成合力,用心传递爱和幸福。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