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爆炸事故中,附近很多居民家因为受到爆炸的冲击,导致玻璃破碎、门窗变形,很多居民也因此受伤,血流不止。根据天津当地网友的统计,距离爆炸现场最近的小区只有600米,而方圆3公里内有将近10个小区存在。8月14日,媒体称事故区域被封堵两个排放口内地下水管道检出COD(化学需氧量)、有剧毒的氰化物分别超标3到8倍,官方表示它们目前都未进入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解放军核生化部队开入爆炸核心区,称情况“基本可控”。据悉,目前爆炸产生的有毒烟团正向渤海湾方向移动中。
其实,不仅是天津,全国不少石化企业、工业园,要么像吸盘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区与其为邻;要么像楔子一样,插进了原本就已人头攒动的城市。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规定存有危险化学品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之间,该有多远的距离?如果你家附近就有化工厂,又有哪些措施可以保障自己与家人的安全呢?
天津卫已被化工“围城”
这次爆炸,我们不难看到,危险化工品是爆炸的引线。
在爆炸发生前,危险化工品早已大规模登陆天津港口码头,天津已经面临化工围城的局面。据报道,2010年,天津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项目投入商业运行,天津建成了天津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当年度,仅南港工业区仓储物流组就已经拥有了中石化、中石油、泰达蓝盾、北方石油、京海石化等五个项目,项目库容总量达605万立方米。
因此,当时有媒体判断,滨海新区和南港工业区将成中国石化物流重镇。
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化工,则成为这个港口城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之一和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及深加工基地。当时曾有本地媒体报道展望远景时称,“目前正努力成为世界级生态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化工为港口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2011年,有媒体曾发出质疑,“渤海湾遭遇化工厂围港”,并对天津市工业园附近过于密集的危险化工品项目提出了质疑。
也曾有过预警。2012年,滨海新区的化工厂就发生过双氧水储存罐爆炸的事故。当年,天津还发生了市民因一家化工企业离居民区过近而散步抗议的群体性事件。
但恐怕没人想到,天津在成为石化物流重镇和化工产业基地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埋下了大量容易引爆的定时炸弹。
化工围城之困,是不少中国城市发展的遗留难题。但直到昨夜的爆炸声传来,天津市民与化工之间的危险关系才被再次提及。
全中国1/3的化工项目与城为邻
“南京金陵石化距最近居民区约200米;青岛丽东化工与最近居民区约600米;宁波镇海炼化,两万多人口的生活区就在二三百米外……”一位曾经参与过多地石化项目的前中石化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化工园区成为一种重点发展模式后,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的危化品企业开始分布密集,而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这些企业与居民区的界限并没有做到泾渭分明,反而加剧了安全与环境的风险,让“化工围城”的质疑此起彼伏。
在对2001-2013年发生的较大以上级别事故进行统计后发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次数最多的事故就是火灾爆炸,占比55%,而爆炸的瞬间破坏力也解释了为何危化品事故总是伤亡惨重。如果按事故发生环节分类,结果显示发生于生产存储环节的事故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环节,而原因则有各种,包括设备质量、检修问题、化学品存放没有按要求进行等等。
如果按事故发生地划分,在2007-2011年发生的中国危化品事故中,发生在浙江、广东、江苏的事故次数要远高于其他省市。而就死亡人数3人以上的较大以上级别事故而言,2001-2013年期间,山东、辽宁、浙江和江苏这四个地方的危化品企业事故发生数量最多,这一结果与上述沿海地区发达密集的化工产业密切关联。
全国范围内究竟有多少化工项目毗邻居民区?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曾组织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统计显示,在排查的全部7555个项目中,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2489个,占32.4%。这是唯一可见的官方公开数据,但只是局限于自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已批复的拟建、在建和建成投产的化工石化类项目。
摊大饼建设:居民区被迫与化工厂为邻
在早年中国化工企业建设选址与城市居民区的距离其实是合理的,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来看,在没有规划环评之前,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就已经相当严格,比如必须包括一个5到10公里的隔离带。1999年起实施的《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炼油厂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最小是400米,化工厂是200米,且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设置居住性建筑物,并宜绿化。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很多化工厂选址时周边还是一片荒地,可是没几年,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区就“贴上来了”。比如20年前,从北京市区去位于通州的东方化工厂,路上时间需要两个小时,而如今只需要40分钟,并且这个化工厂已经紧邻这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用地了。
不仅是北京,上海金山石化建厂之初也设置了绿化带,但随着金山新区的延伸,城市化把绿化带吞噬,金山石化厂区距离生活区的距离只有50-100米了。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王如军说:“化工厂的选址,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变化,所谓的安全标准就会形同虚设。”
除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还有历史的遗留因素。大跃进时期,国家要求每个地方都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小钢厂、小化肥厂等等,遍地开花的局面由此奠定。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和GDP排名压力,又让当年这种遍地开花上项目的势头重新燃起,工厂成了一个城市的中心,甚至围绕工厂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城镇,有居民区,有学校,有医院,有电影院,一应俱全。但是,现在发现,要想搬走这些工厂,困难就太大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北京、大连等城市,最早提出了将化工企业迁出市区的方案,但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除了像北京这样有奥运会的特殊情况,其他城市都在反复博弈之中。
就连很多城市新区也无法逃脱居民区与石化企业重叠的命运。2007年厦门PX事件中,腾龙芳烃PX差点落户的海沧南部工业区,其自设立之始就定位于石化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区,《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中,进一步确立了海沧南部发展石化工业的布局。
然而,在《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海沧南部又被定位为“城市次中心”,具有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职能。城市化的触角开始伸向原本不应住人的化工区。
此次事故爆发的天津滨海新区也有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滨海新区天津港定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化产品储运和集散基地;另一方面,在天津市的规划中,滨海新区同时被定位为“宜居的生态城区”。
国外化工厂为何没成“定时炸弹”?
化工企业究竟应该离居民区多远才安全?在国际上,自从造成3000多人丧生的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后,国际劳工组织于1993年制定并发布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建议书》。要求各国政府“主管当局必须制定综合的选址政策,规定拟建的危害设施与工作区和居民区以及公共设施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许多国家在建设化工厂时都会预留安全距离:比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炼化一体化工厂与居民区距离为1.2公里;在新加坡裕廊石化工业园与附近居民区的距离是0.9公里;在德国,世界上最大化工企业的生产基地巴斯夫化学距离居民区只有20米。
社区与工厂这么近的距离,居民很容易担心起工厂的安全性。而巴斯夫公司会不定期地组织每个社区居民来化工厂参观,每隔一段时间也会举行一次社区咨询会议。比如,如果某个化工装置的声音过大,工厂员工会在收集到居民的反馈后,及时了解情况,并做一些方案。另外,有些居民的建议,也可以成为企业相关安全设施的标准之一。
同时在生产中,德国的化工厂也会严格管理,每一个装置建设前都要进行风险评估,“简单地说,装置在设计时我们就要确定,它对人、环境是否会造成危险。”
不仅是在德国,以前日本的化工安全事故也很多,但后来政府出台法规,规定企业与周边的居民必须签订协议,告知居民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配合社区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日本国土资源紧张,化工厂附近也有居民区,可即便是普通居民也都知道,如果工厂冒黄烟怎么办,如果冒黑烟怎么办,如果闻到什么气味怎么办。
如果你家就在化工厂旁边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对近年来重大石化事故的调查报告中,经常出现如下字眼:“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违规承揽业务、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施工安全管理缺失……”一连串的事故让很多普通居民对石化行业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
众所周知,化工厂生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没有防护的普通人身体是很有害的,尤其是对孕妇、新生儿、老人等体质敏感人群,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新生儿畸形或者诱发老人的各种疾病。
当你选择定居新家时,最好先查看一下地图,看看新家附近10公里内有没有化工企业,最好避开它们。
如果你家附近已经存在有大型的污染企业,你首先要查看在石化企业附近是否至少有200米以上的安全防护距离,并且了解该企业的生产项目与污染水平,随时查看周边的生态情况。
如果你家就在化工企业污染防护区内且你暂时还无力搬家,你可以把家安置在污染源的西南或者东北方向,或是位于污染源的上风口、上游水源附近。
如果你家附近的污染企业让你觉得身体不适或者周边的水源、且空气发生了异常现象,请立即向环保投诉电话“12369”举报,不要犹豫。
当然,一劳永逸的办法还是尽快搬离。
(综合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央视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