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揭秘——窦桂梅
她是业界大名鼎鼎的语文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受到过三届领导人接见,在人民大会堂讲过经验,教育部为她召开过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在全国率先提出“主题教学”研究,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
就在不久前,她探索20余年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专家评价为为全国课改提供了思想资源及实施路径。本周,“好老师”为您揭秘窦桂梅。
窦桂梅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努力使语文教育真正做到对文化的传承、对阅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究竟如何成为这样的老师呢?
窦桂梅在《优秀语文小学教师必须知道的七件事》一书中,把她多年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小编为您进行了摘编。
小编觉得,不仅是语文教师,所有学科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取养分,件件都需要知道哦!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换言之,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哪几件事?我的思考,呈现出许多关键词。为免繁冗,姑且以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素养、研究课、修炼七方面加以统领。尽管有些地方可能语焉不详,但可以说都是自身“内省”的真诚展现。
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
对母语,要有一种敬畏与传承。语文教师要树立母语意识,语文学科教学要将教学目标指向母语学习。
站在讲台上,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语文的你应该是母语的化身。
带着孩子们行走的语文教师们,必须肩扛这样的自诘: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语文?为什么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还写不出一篇通顺的文章、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母语,怎样在儿童心中引起共鸣?
让文字告诉儿童,必须往哪里去,怎么去。比如,“我的母语,我的祖国”,这样的语言,爱国的情感自然浸润其中,你怎么能背叛你的祖国?
总之,母语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的关注和敬畏。语文教师的使命,必须以此作为一切思考、研究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我曾经看到,一节低年级的课例上,发言的孩子能够得到小红花。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学生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小红花,但是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
我在反思,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是否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是不是时常发生着类似的事情呢? 教师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
为此,我们要肯蹲下身子,倾听儿童的声音;要挺直腰杆,做儿童语言的医生,要把握好儿童教育的度,注意课堂上的“黄金分割”。
“我是教语文的”,还是“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这个回答体现学生在你眼中的位置。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学校教育目的是什么?培养终生读书人。
身为语文教师的你,自己读书,自然也带着学生们读书,于是这乐趣、光彩与才干,便因为分享而具备了双重的快乐。
在我看来,读书就相当于备课,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读书相当于精神美容,终日忙忙碌碌,闲暇时间很少就要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时间来读书。
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之书是一种化学反应,教师一定要关注周围的世界。还要给儿童文学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当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贩卖者,而是具备了文学的柔软和公共知识分子的情怀,和学生一道从阅读的港口出发,书籍就成了师生集合心灵的船甲板。
第四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手捧教科书的教师,要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或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为什么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
为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有些课,那些须“精读”的文章,“读读,说说,议议”的环节一点不少,可给人的感觉却是水上浮萍、流于表面——可谓“一叶障目”。这是因为没有走进文本的内核。
好的语文教学,要把着教材的“脉”,找到那些体现“文化与精神”的,同时适应普遍儿童心性的、具有民族语言味道的“题眼”,能让语文课走向文化与人格的高度。师生在这样的语言情境中真正走过之后,解读到的,定会留下最深的“印象”。
究竟怎么解读教材(文本)?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把原文读通、读顺、读懂。第二,文本想说什么?弄清最初作者“想要”说什么,一定有更本质、更客观的东西,等待我们挖掘。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尽可能知道“大家”都在说什么,这有无穷的可能性。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教师应拥有个人解读的能力,表明自己的立场,判断究竟怎样的解读才是恰当的、正确的。
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为什么你不到30岁就评为特级教师呢?”老师们问这句话的时候,也许揶揄的成分多于羡慕。我想,答案也许就在这里——如果说后来我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思想及风格,那是辛苦的“代价”换来的。这“代价”就是使公开课成为你的生活世界,即便没人听课,也要让自己仿佛是站在公开课的讲台上,让自己教室的门永远向别人敞开。
“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你最好的‘炼炉’。”这是我最想对青年教师说的话。有了“公开”的这面镜子,你才知道怎么不断地修正,不断地纠正自己,并改正自己。
毫不夸张地说,在教学中,我的确是把每堂课当作公开课来研究的。随之而来的快乐是学生真诚的爱戴——因为他们能真正分享到你的知识与精神盛宴。他们敬重你,他们懂得你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心”为他们准备的。
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朗读是美好的。
触摸母语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必须先学会朗读,进而才有可能谈到培养会朗读的人。
还要营造一个静静的“场”,学生自己没有真正走进内心的朗读,一定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因此,在有声的读前,或者读后,让学生有机会静静地“阅”——“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让学生“静思默想”的默读,是语文教学不能抛弃的法宝。
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追求成为“语言的大师”。
虽说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加盟,学生学习方式越发自主,但再花俏的形式,也永远取代不了教师语言的作用——不仅美在声音,更要有内容以及精神层面的美感。优秀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一副好口才。
教师应该让笔静静记录自己,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的“我”。
可以写一些“题外话”,“题内话”,“题后话”,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由具体问题延伸拓展开去,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上,去反思、重建课堂。
第七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如何唤醒并感染学生?教者的情感显得至为重要。没有激情的男教师就像立不起来的空 麻袋,没有激情的女教师就像没有光泽的旧瓷器。要问激情是什么?第一是热爱。现在,你自问一下:你热爱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吗?你在拼命给自己充电,刻苦钻研教材之际,的确有压力,但同时还有工作热情吗?第二是心态。对于优秀教师而言,你必须有能力排除影响你心情的不良因素,消化一些在你,在别人看来不能接受的事情,不使自己的情绪恶化。
真正的激情里面一定饱含着思想。如何培养,并得到长久的发展?首先,要你的课堂你做主。要有专业自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要有专业自信,通过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要有专业自我,好的教师不能跟着风跑,不能不知所措。同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优秀教师,必须知道什么是你该做的,什么是你绝对不能做的。
无风格何以立身。“风格即人”。但当前环境,教师要真正拥有特色,很困难。今天的教育环境,要求多了、束缚多了,教师成长的空间反而更小了。再加上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压力,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但是,你仍然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要让缺点成为特点,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取悦于所有人,要“融会百家、自成一家”。要让性情成为性格,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课即人,人即课。每一节课,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属于自己的独特存在。风格,令你在万万千千的教师中,得以被赋予存在的独特意义。
(文章来源:好老师微信)